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圣经,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任何认真研究圣经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旧约和新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时是微妙的,有时是明显的。
作为圣经的研究者,我的使命不是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而是理解和揭示圣经文本本身在其两大部分——旧约和新约——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方面所揭示的内容。
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旧约和新约在结构上是和谐的。两者都有共同的人物、预言,以及关于上帝、公义、罪和救赎的基本原则。
然而,显然也存在着摩擦点——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分歧一直是神学家、历史学家和圣经学者争论的话题。
索引:一条连续线
让我们先从圣经索引开始。旧约和新约都确认了独一真神的主权,他是天地的创造者(创世记 1:1;约翰福音 1:1-3)。
上帝是公义、圣洁的,并且要求人类圣洁,这个观念始终不变。在利未记19:2中,我们读到: “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在新约中,彼得在彼得前书 1:16 中重复了同样的命令。
另一个共同点是救赎应许的核心地位。从创世记3:15中“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的应许,到约翰福音3:16中“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的记载,弥赛亚的盼望始终贯穿其中。
此外,西奈山颁布的十诫(出埃及记20)的伦理道德在新约中得到了强化。当耶稣被问及最大的诫命时,他根据《妥拉》回答道:爱上帝胜过一切(申命记6:5),爱邻人如同自己(利未记19:18)。马太福音22:37-40表明,主并非来废除律法,而是用爱来总结律法。
分歧:破裂与重新诠释
尽管结构上和谐,但在神学和实践上仍存在明显的分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祭祀制度。
旧约圣经列出了复杂的赎罪祭祀制度(利未记 1-7),但新约圣经将耶稣描述为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约翰福音 1:29)
在希伯来书 10:4 中我们读到: “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不可能除去罪孽。”,直接反驳了摩西献祭的永恒效力。
另一个转折点是割礼。在旧约中,割礼是上帝与祂子民立约的标志(创世记 17:10-14)。
然而,在加拉太书5:6中,保罗宣称:“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在这里,上帝子民的身份不是由外在的迹象而是由信心重新定义。
礼仪律法和饮食律法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在旧约中,有几条律法规定了哪些食物是洁净的,哪些是不洁净的(利未记 11 章)。
然而,耶稣在马可福音 7:18-19 中说 “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马可补充道:“于是他宣布所有食物都是洁净的。”曾经属于律法问题的事情,现在被解释为关乎心灵的问题。
破裂指向更伟大的目标
即使存在分歧,新约也常常将自己视为旧约的应验。在马太福音5:17中,耶稣说: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这里的想法是充实,而不是反对。
就好像旧约只是新约实现的影子。
当我研究保罗书信时,我注意到保罗经常将律法解释为教育性的,是引导人们走向基督的“老师”(加拉太书 3:24-25)。
随着基督的降临,律法的目的得以实现,因此,其规范功能便失去了原有的效力。称义,过去与遵守律法有关,如今则因信而得(罗马书3:28)。
结论:进步的和谐还是神学上的矛盾?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认为答案取决于所采用的视角。如果我们将圣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解读,我们会看到一个叙事和神学进程,其中新约并不与旧约相矛盾,而是根据耶稣的降临来诠释旧约。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文本,一些矛盾就会变得明显且难以调和。
最终,旧约和新约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描述为承诺和实现、影子和现实、基础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这种张力依然存在——或许正是这种张力使得圣经研究如此引人入胜、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寻求理解而非仅仅相信的人,我持续探索这片丰富而有时充满矛盾的领域。